植筋又名種筋,建筑結構工程上及建筑結構抗震加固的一種鋼筋后錨固施工技術,利用結構膠鎖鍵握緊力作用把新舊混凝土連接在一起的一種施工工藝,是結構植筋加固與重型荷載緊固應用的常見施工工藝。
<植筋施工3D演示圖> <植筋工程施工圖一>
1.植筋標準施工程序:
劃線定位-鉆孔-清除孔塵-灌注結構膠-鋼筋處理-植入鋼筋-養(yǎng)護固化-質量檢驗
2.操作方法:
2.1劃線定位:
設計圖紙在植筋的平面位置上,用墨線或直尺劃出縱橫線條
2.2鉆孔:
(2)孔壁化學處理,用上述方法清除后,在灌膠前,用丙酮或酒精清洗一遍,達到孔壁無灰塵、無油污、無有機雜質。
2.4灌注結構膠:
(1)配制比例:該膠為雙組份,A組份:B組份=4:1(重量比),誤差不得超過3%。
(2)攪拌:首先分別將A、B組份膠攪拌均勻,然后按比例配備,用專用電動攪拌機攪拌3分鐘。原則上不用人工攪拌,特殊情況,設專人攪拌,最少攪拌5分鐘,一定要攪拌均勻(見使用說明)。
(3)注入膠:用專用工具將攪拌好的膠注入清洗過的孔內
(5)配制結構膠必須設專人負責,并作出詳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配膠量、使用部位、時間、固化情況等。
2.5鋼筋處理:
(1)植筋長度的確定,視情況而定,如外部加焊鋼筋,其最小長度為:孔深+搭焊長度+200mm,以免焊接時高溫影響膠的強度。
(2)鋼筋表面處理,用電動鋼絲刷或人工鋼絲刷,清除鋼筋表面的銹蝕,用丙酮或酒精清除鋼筋表面油污及灰塵。
(3)如植入基腳螺栓,應先將螺絲加工好,并將螺絲段用塑料管套保護好。
2.6植入鋼筋:
(1)將處理好的鋼筋,植入灌注好結構膠的孔內:
(2)養(yǎng)護固化:鋼筋植入定位后應加以保護,防止碰撞和移位,保持3天,待結構膠固化原材料后方可受力。
3.注意事項
1)在高空作業(yè)且所鉆孔徑不小于18mm時,必須兩人同時操作電錘,并且系好安全帶。
2)鉆孔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鋼筋,如遇到鋼筋應立即停止,重新更換孔位。
3)孔內如遇下雨進水,必須用棉紗吸干浸水,并且用加熱管烘干,方可注膠插筋。
4)鉆孔時進度不宜太快,以免鉆頭發(fā)熱影響鉆孔 周圍混凝強度或損壞鉆機。
4.施工所需工具:
1)鋼卷尺、墨斗、毛筆:主要是按設計圖紙來確定植筋位置,用縱橫墨線早出確定交叉點,再用毛筆蘸紅油漆作出標記。
2)電錘、錘頭:主要用來在指定的位置鉆孔。
3)空壓機:用壓縮空氣吹出空內灰塵。
4)試管刷:蘸丙酮清洗空內壁。
5)手持磨光機:用于鋼筋除銹。
6)手錘:主要用于把鋼筋打入孔內。
5.原材料
1.植筋結構膠。
2.丙酮:清洗孔內壁用。
3.鋼筋:按設計圖紙選用。
6.植筋為后錨固方式,錨固鋼筋與握裹層混凝土間的狀態(tài)同先錨固鋼筋與握裹層混凝土間的狀態(tài)相比具有以下不利因素:
1)植筋時的鉆孔對周圍混凝土造成一定的損害;
2)清孔不干凈會使結構膠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顯著下降;
3)植筋操作中注膠不飽滿使實際錨固深度降低;
4)溫度、濕度、振動等條件對結構膠耐久性的不利影響;
<植筋工程施工圖二>
上一篇混凝土質量缺陷修復技術
下一篇土釘墻護坡樁施工技術